close

  〈當你被霸凌,你該如何是好?〉(上)
  
  霸凌目前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了,它現在是一個常常出現在世界各國(不分亞洲、歐美地區)的事件,而且是不分年齡和地區。像在職場上和學校中都常常出現霸凌事件,但明明每天都有這樣的新聞,那為何霸凌事件卻一直在增加?
  首先,我們先來討論霸凌的定義。在傳統上,家長一聽到霸凌這個字,通常會依照他們從前的生活來定義為:拳打腳踢的意思。不能說這是錯的,但霸凌的含義其實是包含各種層面的傷害與欺負,只是在二十世紀末的社會常常有街頭打架、校園打架事件,所以才讓許多家長以為是自己的孩子去跟別人打架。
  好,我們接著要討論下一件事……既然家長們已經用過去的刻板印象來定義霸凌就是拳打腳踢的意思,那為何多數家長都無法處理這種事情呢?
  一方面家長在高速變遷的社會,需要處理生活上的收入與支出,另一方面是希望孩子學會自己去學校的事情。兩種情況疊加在一起的下場就是:家長冷漠了孩子的生活。但,就算家長們嘗試去重視自己的孩子是否遭受到霸凌也於事無補,因為大多數家長唯一能寄託的對象是學校的老師──問題就出在這裡──校方通常面對霸凌事件是採取更冷漠的態度,因為校方總是認為:「孩子之間沒什麼深仇大恨,霸凌只是小事情罷了。」但事實往往比長輩想的更複雜、更殘酷。
  現在的學校老師近多數都不重視霸凌事件,直到事情已經衍變成受害學生自殺,或者是學生被殺的局面才開始覺得事情大條了,才打算進行干涉和處理。但走到這一步時就已經來不及了。
  我們從媒體版面能看到一起比較嚴重的事情:十五歲的國中生被同學用水泥淹死。這是一齣國中生殺人案,還有其他連屍體都找不到的殺人案。從霸凌衍化成了殺人滅口的事情。可想而知,台灣有多少的校方人士和家長疏忽於管教小孩(加害者)和忽略霸凌事件(受害者)才使得惡人變得如此猖狂。

發布時間:2024-03-23

 撰文者/尹紓瑛

 關鍵詞:霸凌, 校園霸凌, 台灣教育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尹紓瑛 的頭像
    尹紓瑛

    紓瑛的夢

    尹紓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